“钢铁行业是不会死的,但有的钢铁企业要死,这是真理,是大势所趋。大浪淘沙,优胜劣汰,一批钢铁企业肯定会出局。现在要研究新常态下钢铁企业怎么活。”6月24日,在由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5钢铁企业精益管理实践高峰论坛上,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如此表示。
“春天再也等不来了”
“不只我国进入新常态,全球也进入‘新常态’,全球经济复苏继续放缓,这就使我国经济变得非常复杂,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,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。”赵喜子说。
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换到中高速,其实质是要用新的平衡替代旧的平衡。但现在这种新的平衡没有建立起来,根本原因是供给与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没有实现。新常态下,需求的增速在大幅回落,而供给受高速增长惯性思维、银行市场化改革不到位、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,调整速度缓慢。尤其是传统行业,需求大大收缩,而产能继续保持在高位,形成严重过剩局面。
“因此,要建立新的平衡,必须压缩、化解过剩产能,而钢铁是典型的过剩行业。目前,过剩产能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。”赵喜子表示。“然而,对于钢铁企业来说,产能压缩痛苦,不压缩也痛苦。因此,钢铁企业往后怎么活,这话题变得越来越沉重。”
去年,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和产量已经进入峰值平台弧顶区。今年初以来,大中型钢铁企业开始亏损,民营企业效益也大幅下降,预计下半年也不会比上半年好。“去年行业吨钢利润还可以买两斤排骨,今年恐怕一斤筒子骨都买不到了。”赵喜子说,“现在钢铁企业的负责人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:如果我们还停留在高增长的惯性思维中,认为再咬咬牙就可以挺过去,再等几年就可以熬过寒冬,那就错了。春天再也等不来了,因为新常态是不可逆的。”